麵包少吃為妙..不是老師說
的,是醫生說的!
人造奶油的製作方法,是在每個植物油
分子裡加兩個氫原子,使原本順式脂肪
酸 ( cis -Fatty Acid) 變成反式脂肪
酸 ( trans -Fatty Acid) 。
反式脂肪酸由於分子的極性較大,油分
子之間的互相吸引力較強,所以在常溫
下 ( 25 ℃ ) 是固態,相當穩定。
而原本的大豆油、玉米油這些植物油,
在常溫下比較不穩定,呈液態。
這就像變魔術一樣,液態的植物油,加
了兩個氫之後,就變成固態的氫化植物
油,然後再加點調味料、人工香料與色
素,味道與模樣就跟奶油一樣了。
大家最耳熟能詳的人造奶油就是乳瑪
琳。
從三十年前開始,台灣人就很盛行吃乳
瑪琳,至今仍歷久不衰。
另外一種氫化植物油,大家比較沒聽
說,但卻更常吃,那就是植物性酥油
(Vegetable Shortenings) 。
酥油是麵包師父作麵包或餅乾時,幾乎
都會加的油,以前多半是用豬油,但現
在幾乎全都用氫化植物油作成的酥油。
它可以使糕餅、麵包的口感更好。
除此之外,由於氫化油不易敗壞,可重
複高溫油炸,使食物酥脆、賣相好,有
很多業者都使用氫化棕櫚油來油炸食
物,例如炸雞、薯條、洋竽片、餅乾、
蘇打餅、爆米花、油條、臭豆腐、鹽酥
雞……等等。
所以,外食族或喜歡吃麵包、糕餅、零
食的人要小心了,你可能在不知不覺之
中,吃下了許多對健康有害的「氫化
油」。
氫化油可以說是健康的頭號殺手,因為
自然界幾乎沒有氫化油存在 ( 除了牛肚
子裡的細菌會製造一些之外 ) ,人類自
古以來的食物裡也幾乎沒有這種東西,
所以只要一吃下肚就糟糕了!
有多糟呢?由於反式脂肪酸在我們的生
化反應裡是完全不被接受的,所以會導
致體內生理功能出現多重障礙,就像原
本應該吃油的引擎,卻以水代油灌進油
箱一樣,久而久之,引擎自然就會故
障。
加拿大政府健康部門於1992年曾經做過
一個實驗,將母奶收集起來化驗,發現
其中有高達 7.2% 的成分是反式脂肪
酸,這表示母親本身吃了很多人造奶
油、糕餅或其他氫化油。
試想,母奶中有 7% 是根本不能吃的氫
化油,多麼恐怖!也難怪現在有那麼多
小朋友從小就有一大堆毛病。
另外,美國解剖各個年齡層的意外身亡
者 發現,由於從小就吃不該吃的東西,
兩歲兒童的血管已經開始有破裂 (Fatty
Streaks) 的現象。
要知道,血管管壁本來應該是光滑的,
可是現代很多小孩的血管壁卻已經有裂
痕,使血小板與壞膽固醇開始堆積,形
成硬化斑塊,難怪 中風的年齡會越來越
低。
過去,美國的研究向來認為油脂攝取越
多,癌症罹患率越高,近幾年 用更精確
的統計分析 ,卻進一步發現,原來是氫
化植物油吃越多,癌症罹患率越高。
因此,美國政府規定,從2006年起,食
品要清楚標示反式脂肪酸的含量。
丹麥也規定,從2004年起,含反式脂肪
酸超過2%的食品,不得在丹麥販售,顯
示各國都開始正視這個問題。
而在台灣,一般民眾不曉得反式脂肪酸
對身體危害的嚴重性與存在的普遍性,
麵包師傅、餐廳廚師、路邊的小販更不
知道他們用的油對健康有多大影響,食
品標示更是不清不楚,種種現象實在令
人相當憂心。
素材來自網路 如有侵權請告知 我會馬上刪除!
願快樂每刻陪伴您左右
感恩您來:【主格】參觀↓
http://blog.sina.com.tw/yotzung1357
圖片篇幅無限大:謝謝蒞臨---